長城潤滑油護航嫦娥四號成功發射:中國航天60年的“模范生”
北京時間12月8日凌晨,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將中國探月工程二期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成功送入太空,并成功進入預定軌道,嫦娥四號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從2007年的“嫦娥一號”到2018年的“嫦娥四號”,短短11年間,我國的探月工程邁出了一個又一個堅實的步伐。中國石化長城潤滑油作為中國航天全面戰略合作伙伴,一路為我國的探月工程保駕護航。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其核心部件均配套長城潤滑油自主研發的氟油產品。嫦娥四號的成功發射,標志著長城潤滑油再一次通過中國航天的“大考”。六十年服務航天無一例潤滑事故,以滿分的成績證明了其中國航天60年“模范生”的身份。
航天潤滑科技,助力“嫦娥奔月”
嫦娥四號原是嫦娥三號的備份星,由于嫦娥三號落月探測器出色完成了預定任務,經過航天專家深入論證和多方案反復比較后,最終確定了嫦娥四號著陸月球背面的實施方案。而這也是人類首次進行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任務難度非常之大,對于保障航天器精確運行的潤滑油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戰。
據了解,中國石化長城潤滑油的氟油產品主要應用于嫦娥四號發射任務的三個核心部位:火箭發動機、航天器發動機、航天器陀螺導航儀,以及其他各部位的密封、電子元器件的檢漏等。
火箭發動機有別于普通發動機,其使用液氧、液氫、偏二甲肼等強氧化、強腐蝕物質作為主體燃料。燃料在火箭發動機內部燃燒、爆炸,排出高溫高速燃氣來獲得推力。普通潤滑油在這樣的工況下將完全失效,只有具備極強穩定性、耐高溫、耐腐蝕的全氟聚醚油才能承擔起潤滑、保護發動機的重任。由于研發“氟油”的技術門檻過高,全世界也只有美國杜邦、日本大金,意大利蘇威以及長城潤滑油四家企業具備研發、生產氟油的核心技術。
此外,與神舟系列飛船不同的是,嫦娥四號需要進入到月球軌道。在變軌、減速過程中,航天器初始每秒一米的誤差,飛到月球附近時可能就會差4、5千公里。這不僅要求航天器發動機精確運行提供變軌、減速的動力,航天器的“眼睛”——陀螺導航儀更是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外太空中,失去了衛星的導航,“嫦娥四號在哪里?朝什么方向飛行?飛行速度是多少?”這些問題都需要陀螺導航儀來回答。它不僅要確定當時的航天器在軌道上的位置和速度,還需要計算未來的航天器軌道和著陸點。尤其是在嫦娥四號進行月球背面著陸時,由于需要中繼衛星“鵲橋號”進行中繼通信,長達40萬公里的地月通信距離,空間信號的衰減,地月通信的延遲等問題對陀螺儀的穩定性、精確性提出了極高要求。
陀螺儀是懸浮在液態潤滑油中高速運轉的,在失重的狀態下,要保持陀螺導航儀的穩定、精確運行,潤滑油的品質非常關鍵。這要求潤滑油不能過稠或過稀,分子量保持均衡,不容許有任何大顆粒分子。對潤滑技術提出了極高的精度、潔凈度要求。中國石化長城潤滑油空間潤滑技術中心主任辛虎介紹道:“航天集團要求我們提供的油品指標精確到小數點后三位,同批次油品的參數必須保持完全一致,5噸的原材料中,我們最后只能提煉出5公斤的航天油品。”
六十年專注潤滑,成就“液體芯片”
事實上,中國石化長城潤滑油的潤滑科技不僅僅應用于探月工程上。從“東方紅一號”衛星到“神舟系列” 載人飛船, 從“天舟一號” 貨運飛船到“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中國航天每一次重大發射任務,背后都有長城潤滑油這位“模范生”的身影。
六十年前,長城潤滑油因中國航天的迫切需要而生。在那個百廢待興的年代,為了生產出“氟油”,621廠(長城潤滑油前身)的員工們在生產技術、防護設備都極度落后的條件下,冒著生命危險,歷經無數個不眠之夜、無數次試驗,提前60天研制出第一批氟油,化解了國家發展航天的燃眉之急。
原621廠廠長高清嵐回憶道:“那時候科研人員的糧食定量不高,大家加班加點,連續幾個晝夜留在實驗室。除了工作,都要減少活動,保存體力。”老一輩長城人自力更生、不畏艱難的精神一代代傳承,奠定了長城潤滑油高端潤滑科技的基礎,也成為了長城潤滑油企業文化中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中國航天是被逼出來,長城潤滑油也是這樣。國外對航天潤滑技術完全封鎖,我們只有靠自己,從產品研發設備、制作工藝到產品檢測,再到質量控制,我們都是自有核心技術!”辛虎主任既感慨又自豪地說道。
不久前舉行的2018“誠信之星”頒獎典禮上,中國石化長城潤滑油獲得了唯一企業“誠信之星”稱號。中宣部、國家發改委、中央電視臺共同表彰了長城潤滑油服務中國航天60年的歷史功績,點贊長城潤滑油是國之重器的“液體芯片”。六十年服務中國航天,堅持自主研發的工匠精神,成就了這一份國家給予的殊榮。
據悉,嫦娥四號探測器將于明年1月初實施月球背面著陸計劃。屆時,長城潤滑油將繼續為嫦娥四號“軟著陸”時的反推力發動機提供潤滑保障,相信這位服務了中國航天60年的“模范生”,必將再次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預祝嫦娥四號首次人類月球背面著陸圓滿成功,中國航天事業再創佳績!